欢迎访问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守初心、担使命,抗击疫情!

来源: 发布时间 : 2020-09-15 点击量:

新冠疫情,牵动国人之心,举国上下同力同心,共抗疫情,身先士卒者有之,默默奉献者有之。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地方政府、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及上级单位的号召,在疫情面前时刻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助力疫情防控工作,为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守初心、担使命!面对疫情,实验室以徐祖信院士、任洪强院士等为代表的师生,用一系列实际行动,深入科技战役第一线,心系科普推广,致力科技创新,攻克疫情防控环境保护重点难点问题,为抗击疫情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一、徐祖信院士领导、组织和实施了城市排水系统潜在病毒传播风险、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消毒副产物)安全以及城市污水厂高强度消毒尾水排放的水生态风险等实证科学评估,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专业知识和技术保障。

基于重大疫情期间排水系统的风险防控以及潜在次生环境风险的科学分析,形成了“转危为机,加强科技攻关,加大建设和管理,切实提高雨污排水系统应对重大疫情环境传播的能力”和“加强重要水体余氯副产物监测防控,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等政策建议,得到上海市市长批示以及上海环保和水务等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视。IWA国际水协会和给水排水微信公众号、文汇报和给水排水水业导航等国内外专业和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和发表了团队研究成果,为重大疫情期间新冠病毒防控的水行业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任洪强院士团队牵头“医院废水应急移动强化消毒与病毒传播控制技术”专题,为湖北省新冠病人收治医院废水处理提供技术与装备,并发布江苏省地方标准,为疫情防控提供规范性指导。

针对疫情防治定点收治医院或分散临时诊疗场所废水处理过程导致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潜在重大风险,以多介质风险阻断为核心,重点开展了医院废水强化消毒与病毒传播控制、移动式集约化成套装备研制及工程应用示范研究等工作:建立了废水中病毒富集和检测方法,实现对废水中病毒的高效检测;集成了过硫酸盐强化紫外消毒、基于悬浮填料生物膜和功能菌的A3/O生物强化处理、功能单元模块化设计等新技术工艺,形成医院废水应急移动式成套装备,并在湖北黄冈市妇幼保健院、汉川市人民医院投入使用。发布两项江苏省地方标准《医疗污水病毒检测样品制备通用技术规范》(DB32/T 3764-2020)、《应对传染病疫情医疗污水应急处理技术规范》(DB32/T 3765-2020),为江苏对口支援湖北疫情定点收治医院及省内医疗污水病毒检测、污水应急处理提供规范性指导。

三、戴晓虎教授团队牵头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环境风险防控与管理模式”专题,疫情暴发期间,针对医疗废水污泥,基于水热消毒技术,设计了适合疫区定点医院、集中隔离区应急集中处理的中试设备和解决方案。

针对生活源污泥及易腐有机固废,分析了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病原微生物的潜在暴露和传播风险,开展了病毒的赋存特征及风险防控技术研究。

四、何品晶教授团队自2020年1月底开始全员紧急集结,开展了“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环境风险防控与管理模式”的科研攻关和疫情防控科普工作。

编制了《疫情期间生活垃圾全过程应急管理技术规程(试行)》、《疫情期间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试行)》、《疫情期间生活垃圾收运作业规程(试行)》、《疫情期间生活垃圾焚烧厂操作规程(试行)》等技术规程;开展了网上公益课程云课堂“崇农云讲堂”授课“疫情期间农村生活废物管理”;在《中国建设报》特邀专栏,撰写报道疫情期间全国村镇生活垃圾的治理工作;负责了《环境卫生工程》期刊“疫情防控技术与管理”新栏目的组稿等工作,为全国环卫知识科普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五、响应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关决策部署,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多个团队开展了抗击疫情的创新工作,开发了一批先进适用科技成果,支撑疫情防控工作。

污水厂污泥病原菌消减及资源回收与原位利用新技术(陈银广团队);抗疫A型、B型便携式多功能清洗消毒机(陆志波团队);一种利用高温杀灭气溶胶病毒的技术及装备(范建伟团队);高浓度纳米气泡臭氧水灭菌装备(李攀团队);NT-PA型集团式智能消毒液制备机(秦晓团队);医疗废水废液无害化减量处理一体化装置(吴志根团队);过氧乙酸消毒技术(张亚雷团队);疫情期间生活垃圾分类全过程病原菌杀灭技术与设备(赵由才团队);Bio-FAST多相循环工艺、Fb-FAST固定床生物滤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隔离救治区水冲式移动厕所清洁消毒技术规范、装配式应急移动厕所系统(周雪飞团队)。

六、积极响应由科技部、中央宣传部、卫生健康委、中国科协共同主办的2020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号召,多层次组织与开展各类科普活动。

2020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分室依据自身科研方向及特色,设计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污染物的检测分析三大专题内容,制作了包括水、大气中污染治理常见工艺流程,环境监测分析仪器等十几个科普视频在线上进行循环播放。向公众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知,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公众理解科学、参与科学、支持科学。

南京大学分室开展了以“科技战疫,创新强国”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系列参观活动,并建立了“南京大学PCRR国家重点实验室”微信公众号,发布各类开放服务信息。实验室举办了针对中学生、优秀本科生夏令营的科普参观活动;邀请了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的孙若愚教授,为实验室师生带来了以“金属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分馏/循环模型”为主题的专题讲座。科普开放活动分为国重平台介绍、成果展示和仪器科普与交流等阶段,涵盖了实验室历史沿革、平台概况、目标方向、科创成果以及发展前景等各个方面。

同济大学分室积极参与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同济分营及杨浦科技节云直播活动,通过互动向公众展示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污染物环境行为与生态效应、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环境修复与流域污染控制四个研究方向中取得的各项进展,激发广大青少年及社会公众的科学兴趣。相关内容被上海青少年科学社微信公众号、创新杨浦微信公众号、同济大学微信公众号、青春同济微信公众号、同济大学研究生会微信公众号等报道。

关闭